无标题文档
登录名 密码
公告:
站内搜索:
  产业分析
 
智能制造: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信息来源: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浏览次数:6994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29日

  当前,智能制造飞速发展,生产更加高效经济,产品更加贴心好用,给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2018世界制造业大会上,专家云集,他们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最新技术进展与行业应用,研判智能制造发展趋势,把脉智能制造发展路径,描绘了依靠智能制造建设美好世界的愿景。
  我国智能产业处于孕育阶段
  语音识别、人脸识别、无人驾驶、手机支付……随着智能技术的广泛运用,智能产业迅猛发展,正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社会发展的加速器。智能制造的发展带动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落地,形成了大规模定制、网络协同制造、远程运维服务等多种新业态、新模式。
  “智能制造是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大趋势,是我国制造业紧跟世界发展趋势,构筑经济新优势的关键。”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说,智能制造是驱动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对于促进制造强国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当前,多种典型智能制造新模式推广应用,带动产业升级步伐明显加快。在智能制造工程带动下,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工业传感器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壮大。2017年,工业机器人产量突破13万台套,同比增长68.1%,市场规模约占全球的三分之一,连续五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应用市场。增材制造行业总规模从2015年的55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100多亿元,年均增速超过30%。
  但总体而言,我国智能制造推动应用深度广度还很不够,供给服务能力也亟待增强。目前,我国智能产业的产值仅占GDP总值的万分之1.8,未来三年人工智能产业要有十倍以上增长,才能在2020年实现《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的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的目标。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指出,我国智能产业还处于孕育阶段。他说:“如果说智能产业的成熟期在秋天,用春生夏发秋收冬藏来衡量,中国当前的智能产业,大概是在春夏之间吧。”
  要有源头创新才能争取领跑地位
  辛国斌指出,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质量效益不高,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供给不足,产业整体仍处于全球制造业链条的中低端。必须通过智能制造推动从设计、研发、生产、管理到服务的全价值链优化,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带动制造业质量效益的整体提升。
  “大而不强”是很多与会专家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的概括。虽然我国在高铁、路桥、航空航天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高端装备、关键元器件及零部件依赖进口,在集成电路、高端软件、智能传感等方面受制于人,缺乏引领和支撑我国智能制造未来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
  李德毅说,目前我国智能产业的77%分布在应用层,而不是在基础层和技术层。智能产业的基础不牢,需求牵引力大于科技原动力,必须下沉,集聚自主原动力,在基础层和技术层下大功夫。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总结其语音交互技术达到全球领先水平的经验认为,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源头创新和底层平台,才能在智能制造领域跟跑、并跑,进而争取领跑地位。
  “我们很多企业产品都以仿制为主,自主研发、自主设计还比较少。”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谭建荣说,智能制造必须从智能设计出发,然后才是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智能制造企业必须为行业提供标准、规范等共用知识,才能引领行业发展。
  完善智能制造生态体系
  与会专家表示,我国智能制造起步比较晚,虽然取得了一些初步进展,但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国智能制造怎样才能快速形成核心竞争力?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少华认为,对智能制造企业来说,当务之急是加快构建企业智能体。
  企业智能体不仅是一条条智能化的生产线、一个个智能车间,而且是企业整体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企业智能体是面向产品制造和企业管理全过程,在关键环节具有一定的自主感知和自主控制能力的生态系统。余少华认为,企业智能体能提高企业决策能力,快速感知用户需求、提升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缩短周期,增强用户体验。
  李德毅认为,要大力培育智能产业生态环境,通过建立有门槛的智能产业联盟,包括智能教育组、智能制造组、智慧医疗组、智慧金融组和国际合作组,在每个细分行业中,会员企业定期沟通,脚踏实地推动行业标准的制定修订,构建互惠互利的产业链。产业链中居于上下游的联盟成员,将有机会在这个平台上沟通合作,建立可信的合作伙伴关系,推动行业整体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柳百成认为,《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智能制造主攻方向,但不能孤军奋战,而要相互配合、协调发展。他说,我们应?聚焦创新体系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绿色制造工程、工业强基工程、高端装备工程,通过这五大工程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实施,推动我国制造业实现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上海产经
产经新闻
产业规划
产业政策
产业分析
产业沿革
产业合作
 
新闻排行榜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冷伟青一行...
中办国办印发《行业协会商会...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等部...
关于取消社会团体会费标准备...
2016上海市企业社会责任...
市经团联举行“企业对接政府...
杨雄市长在市经团联四届四次...
上海市展示工程资质企业一览...
经贸仲裁仲裁流程
经贸仲裁立案流程
 
无标题文档
版权所有 上海市工业经济联合会 Email:admin@sfeo.org
上海市江西中路181号(福州路口) 邮编:200002
电话:021-63292897 传真:021-63290203 沪ICP备05023185号-1
copyright@2008,All Rights Reserved
021-63292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