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47亿元,增长7.6%,较上年同期回落0.6个百分点。在社会零售额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本市商业依然有不少亮点,其中便利店、专业专卖店增速分别达到10.5%和15.2%,8个郊区社零平均增长10.5%,明显高于全市。
今年上半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数据显示,本市便利店、专业专卖店、购物中心、标准超市、百货、大卖场6大业态呈现进一步分化的态势,便利店增幅达10.5%、专业专卖店达15.2%,购物中心达3.7%,均好于去年。
分析认为,4G通讯、智能家电的加快导入,激发起手机、家用电器等设备的更新换代需求;黄金投资消费新一轮牛市的启动,以及“二胎经济”等,刺激了3C数码、家电、文化办公用品、黄金珠宝、母婴等专业专卖店的销售增长;同时,餐饮、娱乐等服务性消费继续增长,推动购物中心由“逛了再吃”变成“吃了再逛”“看(电影)了再逛”,聚客能力进一步增强。令人遗憾的是,今年上半年百货、标准超市、大卖场业态销售额继续呈下降态势,分别同比下降11.8%、3.3%和5.1%,所幸的是标准超市和大卖场降幅有所收窄,只有百货业态降幅达到两位数,情况不容乐观。
从区域看,今年上半年,市区和郊区、市级商圈和城区商圈在社会零售总额方面的表现也各不相同。8个郊区社会零售额平均增长10.5%,闵行、嘉定、金山、崇明、奉贤增速超过10%。浦东社会零售额保持平稳,增长7.8%。而7个中心城区(浦东除外)平均增长仅3.8%,仅长宁增速好于全市。12个市级商圈零售额下降1.2%,但新虹桥—天山、中环真北调整转型成效明显,分别增长10.9%和15.9%;8个城区商圈零售额增长12.6%,主要是长风、御桥、北中环等新兴商圈增速均超过30%;9个郊区商圈保持平稳,增长7.8%,金山新城、松江新城增速分别达到62.2%和24.7%。
网络零售规模继续扩大,成为社会零售额增长的“稳压阀”。今年上半年,网上实物商品零售额1298亿元,增长33.5%,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4.7%,较去年同期提高4.6%。其中,满足社区居民“开门七件事”的O2O销售,成为网购领域的亮点,农工商、京东、1号店、顺丰等在社区设立服务中心,提供网络购物咨询、导购、试用及定制采购、门到门配送等便民服务,以自动售菜和网订店取为代表的智慧微菜场模式快速发展,已经达到783家;服务消费继续快速发展,今年上半年服务类网上交易额达到1132亿元,大幅增长3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