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出上海不留白——围绕2040年上海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上海正与苏、浙、皖研究构想一张长三角区域总蓝图。9月12日,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院院长张玉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长三角新型城镇化和世界级城镇群战略研究成果”日前正式通过验收。
路网无缝对接、产业阶梯布局、共筑生态防线,这些跨越行政区划的规划设想,正在苏浙皖沪三省一市规划院共同展开。
“开门做规划”谋衔接
城镇群已经成为我国新一轮城镇化建设的着力点和破题关键。2013年9月中旬至10月底,市规划院结合新一轮总规修编前期研究,对苏、浙、皖三省共30个主要城市(地级市)开展调研。长三角城市群在整体上已构成一个大的物流区、人流区、资金流区和信息流区,资源互补与产业分工协作越来越密切。不久前,市规划院会同京、沪、穗、苏、浙、皖等各路专家,开展了“4+2+X”长三角新型城镇化和世界级城镇群战略研究,共同探讨城镇群和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目前,公布的专题研究达18个,力争进一步统筹资源、形成合力、达到更好的效果。
在生态廊道方面,专家提出将重要生态保护区、生态敏感区等作为“生态节点”,重点发展“长江干流生态水廊”、“近沪生态绿廊”、“浙江山区丘陵地带生态廊道”等,形成上海大都市跨区域“Z”字形生态廊道。环太湖地区、长江口生态协调区及环杭州湾生态协调区,应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的无序蔓延,平衡产业发展与生态保育的关系。
在交通建设方面,启东设想沿江城际轨交过江,以连接上海轨交19号线;吴江则考虑与上海轨交17号线衔接;太仓则在推进上海轨交11号线和苏州轨交3号线的对接建设。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则提出上海至嘉善城际轨道(或市郊线)建设的重要性,以实现“工作在嘉善,生活在上海”。同样比邻上海的浙江平湖,由于没有铁路影响了平湖港区发展,提出“需要落实沪乍铁路”等。
同城效应越来越明显
随着高速铁路网络的逐渐加密,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杭州为核心枢纽,沪宁、沪杭沿线为发展轴,宁波、温州、台州、合肥、蚌埠、徐州等次一级枢纽城市也逐渐凸显。长三角城镇群之间的联系范围越来越广、联系强度越来越高,“同城化”效应越来越明显,“长三角人”的概念也随之而来。
围绕上海都市圈发展,近沪地区十分注重与上海的衔接。如昆山和青浦区联合编制了《环淀山湖地区概念规划》,共同探讨跨区域生态维护和产业协作发展;平湖市积极联合金山区,编制了《上海张江杭州湾科技园概念规划》,推进沪浙两地共建产业园区;南通市提出要形成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北翼辐射的南北向带动轴,并注重沿海高铁通道、锡通通道、崇海通道等跨区域交通干道的建设。
长三角城镇群在国内城镇群发展过程中,展示出越来越强的比较优势,但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专家表示,上海作为中心城市的国际化辐射带动作用亟需加强,以市场配置为导向的区域产业梯度建设仍然不够;同时,立体交通网络建设仍不均衡,行政边界地区基础设施衔接还需加强。
张玉鑫表示,“开门做规划”不仅要了解社会各界对上海和长三角区域协同规划的意见和建议,更是要加强长三角各地之间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意愿和想法,共同谋划区域发展蓝图。